萨哈林岛

亚欧大陆东北部的俄罗斯岛屿
收藏
0有用+1
0
同义词库页岛(岛屿)一般指萨哈林岛
萨哈林岛,是俄译名,名称来自于满语,意即是“黑河口岛”。中国称库页岛,旧称苦叶、苦兀骨嵬或黑龙屿。
库页岛位于亚欧大陆的东北部,黑龙江入海口的东南,东为鄂霍次克海,西通过鞑靼海峡与大陆相望,南隔宗谷海峡与日本的北海道相邻,为俄罗斯联邦最大岛屿 [1],属萨哈林州管辖,面积约76400km²。
库页岛北部较为平坦,以丘陵山地为主,南部由东萨哈林山脉和西萨哈林山脉组成,最高峰为1420米。全岛有丰富的森林资源,其北部为针叶林地带,地下蕴藏石油、煤炭和黄金等矿产资源,沿海地区水产资源,是大马哈鱼的主要产区之一。岛上有超过6000条河流及1600个湖泊。岛上的最早居民有尼夫赫、鄂温克、阿伊努等民族。截至2010年,岛上共有人口49.3万人,绝大多数居民都是俄罗斯移民。
库页岛在历史上曾被中国多个朝代直接或间接统治。1689年9月7日,中俄两国签订《尼布楚条约》,确立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属于中国领土
1858年和1860年,俄国通过《瑷珲条约》、《中俄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迫使清朝政府割让库页岛。1905年,日本通过《朴茨茅斯条约》获得萨哈林岛北纬50°以南区域。1905年和1918年至1925年间,库页岛全境被日本统治。1945年,苏联发动八月风暴行动,占领库页岛全境。1951年,日本在《旧金山和约》放弃南桦太(北纬50°以南)主权。
中文名
萨哈林岛
外文名
Сахалин(俄语),Sakhalin(英语),樺太/からふと(日语)
地理位置
亚欧大陆东北部
面    积
约 76400 km²
别    名
库页岛黑龙屿桦太
人口数量
约 49.3 万(2010年)
气候类型
温带季风气候

名称

播报
编辑

来源

  • 萨哈林
萨哈林岛俄译名为Сахалин,名称来自于满语sahaliyan u套趋妹la angga hada(“萨哈林安喀豁达”),意思是“黑龙江嘴顶”。
  • 库页
而库页(United Areas Of Kuear)满语称其为kuear,中文称其为库页岛,而日文则称为桦太(からふと)。在阿伊努语中,该岛被称为“kamuy kar 钻故再朵put ya mosir”,该名称的含义为“神在河口创造的岛”。

中国

萨哈林岛
库页岛在中国唐代称“窟说”(说字音悦)、“屈设”、“莫曳皆”或“库页”(因为库页二字是同属于黑龙江下游,直接受到唐朝充剃控制的黑水靺鞨对于岛上的费雅喀人的称呼,因而唐朝沿用了这种说法),元代称“骨嵬”,明代称“苦夷”或“苦兀”,清代称“应夜库叶”、“库野”或“库页”,其实这些称法都是对同一个词语的不同音译。因该岛处于黑龙江口的位置,故中国历史上还曾称其为“黑龙屿”。

日本

日本称库页岛为“北虾夷地”或“桦太”,其中“桦太”的名称源自“kar put”对应的汉字,也就是“河口”的意思。英国J·斯特凡等国内外学者认为该岛的日本名称“桦太岛”(Karafuto),其本意即是“唐人岛”的意思(也许是日本人认识到了库页岛的中国属性)。日本最早关于该岛的记载见于松前藩所编的《新罗之记录》,写作“唐渡之岛”(Karafuto)。后也写作日语里读音相同的“からふとの岛”、“唐ふとう嶋”等。1809年后,江户幕府为了加强对该地统治,使用了与日本传统领土“虾夷地”相对应的“北虾夷地”的名称。明治政府设立北海道开拓使之后,则固定使用“桦局射巴太”炒船全罪乎的主茅您写法。

历史

播报
编辑

汉唐时期

库页岛与古代中国有着很深的联系,考古发掘中,岛上最早的人类生活遗迹已经距今三四千年之久。而考古发掘也表明,这些居民的人种和文化习俗上与与黑龙江下游和乌苏里江以东类似。虽然库页岛很早就为中原王朝所知晓,但是苦于距离遥远,古代和很长一段时间都没能够与岛上的居民建立起有效的联系。
山海经》中就有关于黑龙江乃至库页岛上的居民的记载。书中说:“毛民之国,为人身生毛”。汉代高诱将其解释为“其人体半生毛”。认为东海中的大岛上有“毛民”居住。晋代郭璞解释为这些部落生活在“在大海洲岛上”。《淮南子》、《三国志》等书中也曾提及,说是中国东北边境的部落居民,身著鱼皮,遍身长毛。显然是在说黑龙江出海口地区和库页岛上的费雅喀人。
汉朝得自于东北南部地区的渔猎民族群的道听途说,这也表明汉代的时候已经对于库页岛有了比较基本的了解和认识。直到唐朝时期灭掉高句丽,将势力深入到东北地区之后,中原王朝才真正的将足迹踏上了库页岛。而“库页岛”这一名字也是得名于这一时期。因为库页二字是同属于黑龙江下游,直接受到唐朝控制的黑水靺鞨对于岛上的费雅喀人的称呼,因而唐朝沿用了这种说法,将该岛称作为库页岛。
在库页岛上发掘出了隋唐时期和宋时期的玻璃珠和耳环,辽、金时期的铜钟,这些工艺品是岛上居民及其在大陆上的同宗从中国交换带回的。

元朝时期

这个岛屿在元朝的时候被称为“鬼嵬”。

明朝时期

明代重视东北地区开发,在这一地区进行羁縻,以朝贡的方式要求周边部族效忠。

清朝时期

  • 加强管理
清代对库页岛的管辖,是从它的前身后金政权开始的。早在努尔哈赤起兵的第二年,后金朝廷就派遣军队迅速接占明朝在东北原有的羁縻区域,其中就包括库页岛和黑龙江下游地区。岛上的居民费雅喀人也自此成为了清代版图中一支效忠于清廷的部落。然而清朝对库页岛上的费雅喀人实行的政策与执行严格军事组织制度的满人不同,在清朝早期的统治方式是“皆不编佐领,不列满洲八旗”。而是采用设置族长,乡长的方式来统计核定人口,要求他们向清朝的中央政府缴纳貂皮作为贡赋,并按时向费雅喀人赠送赏赐,以示“皇恩”。
根据清代文献,库页岛北部居民为费雅喀人(为与大陆的费雅喀人区别,又称库页费雅喀),南部是库页人,此外还有鄂伦春人和赫哲人。清廷知道库页岛的存在,并通过各种手段将其纳入到统治中。但需要注意的是,库页岛的原住民人口非常少。例如三姓都统衙门满文档案中统计的库页费雅喀分为6姓,合计148户。库页人更少,只有17户。两者加起来人口也就几千的规模。如果将黑龙江下游也计入,也才不过“三姓所属赫哲、费雅喀、奇勒尔、库页、鄂伦春、恰克拉,五十六姓两千三百九十八户”(《大清会典》)。再加上他们长期停留在原始社会,对于后来俄日的入侵,也就别指望能发挥什么实质性的抵抗作用了,
萨哈林岛
清廷对库页岛的统治首先在于设立专门官署——三姓副都统衙门来管理。三姓副都统衙门的管辖范围非常广,还包括黑龙江下游,但最初设立这个机构的用意就是专门管理库页岛。雍正十年(1732年)衙门成立时规定,“居住海岛之库页费雅喀人贡貂,则由三姓副都统衙门派出官兵,前往约定之奇集噶珊收集贡貂并颁赏乌林。如不前来约定之地,则令官兵寻入海岛,唤起前来,征收貂皮并颁赏乌林。”(《三姓副都统衙门满文档案译编》461页)《大清会典》亦明确三姓副都统衙门对库页岛的行政管辖:“混同江岸及海中大洲居住之赫哲、费雅喀不编佐领,辖以三姓副都统,统以吉林将军。”
不同时期的吉林政区变迁图
其次是编户,编户的目的在于确定贡貂的数量,“每户纳貂皮一张”(《清文献通考·舆地二》。)三姓辖区的编户工作早在衙门成立前就开始了,编户往往还伴随着招抚,将这些少数民族纳为清廷属民。这些活动可追溯至顺治初年。如顺治十六年招抚东海费雅喀,“温屯村以内九村人民,皆愿归顺。(《清世祖实录》)康熙年间有明确记录的编户工作就有三次,即二十九年(1690年)、四十九年(1710年)、五十一年(1712年)。雍正十年(1732年),也就是三姓副都统衙门成立这年完成了对库页岛的编户工作,三姓副都统带人渡海登岛,“招抚居住于海岛上特门赫图舍等处库页费雅喀人146户,令其贡貂。”(《三姓副都统衙门满文档案译编》460页)。而整个东北边疆的编户完成是到了乾隆十五年(1750年),库页岛的编户工作还走在了前面。在《皇清职贡图》中,对于库页岛这些像清朝纳贡的部落,是明确视作皇帝子民的。
库页岛地理位置
再来是联姻。外东北的这些部落与满族关系十分密切,清廷鼓励他们娶宗室女儿为妻。特别是乾隆嘉庆两朝,这种联姻达到了鼎盛。这些出嫁的宗室女儿被唤作萨尔罕锥,不过她们并不是真正的皇家血脉,而是民女代嫁,多数是满洲八旗的赏奴之女。不过联姻要求很高,必须由皇帝亲自批准。男方还要准备聘礼,通常需要三百零四张貂皮,还有各种颜色的狐狸皮若干,而平时每次纳贡只要一张貂皮。清廷也会准备丰厚的嫁妆,主要是衣物,但也有“牛二头,犁、铧、犁碗各一对”这样的农业用具被放到嫁妆里(《三姓副都统衙门满文档案译编》402页)。另外,迎娶萨尔罕锥必须到京城办婚礼。而新郎(称作霍集珲)往往选择冬天上路,这样到京城的时候就是春天了。但冬末初春往往容易感染疾病,所以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乾隆帝下谕旨:“嗣后凡有赫哲、费雅喀人来京纳妇者,毋庸延至冬季来京,以择七八九月凉爽季节为宜……则于彼等身体利莫大焉。”(《东鞑纪行附录》)。霍集珲来京娶亲,清廷通过驿站派牛车一辆、官兵两人护送,沿途伙食全包礼部还要在京城举办宴席款待。这种联姻聘礼高、嫁妆厚、婚礼隆重,是清廷统治外东北的过程中一项非常重要的政治活动。乾隆年间出嫁的萨尔罕锥共有10名,其中奇勒2,费雅喀2,部尔哈勒2,奇勒尔1,贺齐克里1,赛马尔1,必勒达奇里1,遍布于黑龙江下游和库页岛。
萨哈林岛
然后就是贡貂赏乌林制。前面说了库页岛居民要给清廷贡貂。顺治的时候是要到北京来交,设立宁古塔将军后改在宁古塔,离宁古塔远的就到黑龙江下游的普禄乡(亦作普隆霭,位于库页岛西海岸)交。三姓副都统衙门成立后又在黑龙江下游的奇集、德愣就近办理,每年四到六月办理业务,其余时间就回三姓城了。清廷同时对贡貂人进行回赏,并赐宴。根据档案记载,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的一次宴会,宴请赫哲人2188人,每人用粮31斤,耗费巨大。另外,贡貂人在路上的口粮也是由清廷买单。贡貂赏乌林制影响十分深远,它促进了外东北的商贸发展,到十九世纪中期费雅喀人已经能用得上火器了。日本人宫间林藏在他的考察报告中描述库页岛的交易情况:“各地夷人每日几百人集聚于署中进行交易,其喧哗景象无法形容。”(《东鞑纪行》)
萨哈林州行政区划
清政府管辖库页岛的官方档案即《三姓副都统衙门满文档案译编目录(库页岛部分)》看,至少到“咸丰元年(1851年)五月二十五日”,也就是非法的《中俄北京条约》1860年签订前,库页岛仍处在清政府的有效管辖下。清朝将外东北割让给沙俄后,赫哲、费雅喀人仍然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全部不服从于俄国政权,而服从中国政权”,仍然向清廷贡貂。库页岛有据可查的最后一次贡貂是在同治十二年(1873年),这时距离《中俄北京条约》签订已经过去了13个年头。
  • 保卫边疆
在清朝之前只是对库页岛有一定的通商联系,远达不到实际控制的程度。这也为后来的清代守内虚外的边疆政策埋下了伏笔。在建立了全国的统治之后,面对俄国来自北方的威胁,迫使清政府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在东北地区的边防。原有的明朝在东北的羁縻地区,设置了吉林将军和黑龙江将军。费雅喀人生活的区域被划入了吉林将军下辖的三姓副都统辖区,在康熙年间抗击沙俄哥萨克探险队的战斗中,清廷多次就地召集能征善战的费雅喀人拿起武器投入战斗,为保卫边疆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清末库页岛上俄国摄影师镜头下的费雅喀部落
清朝中央政府与库页岛上费雅喀人的统治关系,在清朝中期就逐渐暴露了问题。由于黑龙江以北地区交通极为不便,清朝驻军往往是在边界设立哨所,然后一年甚至数年去巡视一次,这给早就觊觎这片区域的沙皇俄国以渗透的机会。早在雍正时期,费雅喀部落就受到了俄国探险队的侵扰,甚至还因为费雅喀部落把登上库页岛征收貂皮清朝官员当作哥萨克探险队而引起了误杀事件。到了乾隆道光时期,黑龙江以北地区受到渗透的情况更加严重,当年雅克萨大战的地点,连乾隆皇帝本人都不能确定是否还在清朝版图之内,边政荒废的情况之严重由此可见一斑。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清朝历史上自始至终都没有在库页岛上直接统治过费雅喀部落,但是清政府实施的贡貂与赏赐制度却深得包括费雅喀人在内的东北边疆各少数民族的民心。他们生活着的土地虽然被签署的不平等条约划归俄国,但在一段时间之内仍然在自觉的遵守朝贡制度曹廷杰所记济勒弥人的一番话,即反映了原属清朝的各族人民在被俄国侵占后的共同心愿。
库页岛居民收藏的乾隆四十年文书
又此辈自述,二十年以前,每年渡海至西山国穿官,即以木城所受衣物服饰贡于该国,该国命官至所止海滨,赏黄狐、水獭、白貂诸皮,彼此授赏俱跪,携皮回家,俟明年木城穿官卖之,亦至三姓城(今黑龙江依兰县,因满语“三”读作“依兰”而译此名)。自罗刹(俄罗斯)来,不许我等穿官,见木像则焚,见弄熊则阻。又欲我等截发易服,心实不愿,女人畏忌更甚,惟望大国如数百年前将罗刹尽驱回国方幸。现在公开出来的俄国资料也表明,乌苏里江以东的赫哲人与费雅喀人,仍“全部不服从俄国政权,而服从中国政权”,“仍然每家每户逐年”向清政府贡貂。由此可见,贡貂与赏乌林制度影响之深,也说明清廷对库页费雅喀等边疆民族的管辖是卓有成效的。在中国目前的档案材料之中,有案可查的库页岛最后一次贡貂皮的时间为同治十二年,也就是1873年,这已经是库页岛被正式侵占的第15个年头,在俄国人的领土内依旧向清朝称臣纳贡的情况,放在国际关系中几乎是不可想象的。
  • 逐步沦丧
18世纪中叶后,俄日相继侵入,但岛上居民依旧向清政府称臣纳贡。清政府就开始逐步失去了对库页岛的控制。
哈佛大学出版的中国历史地图表明日本在1760年侵占了库页岛最南端
根据清政府管辖库页岛的官方档案,至少到“咸丰元年(1851年)五月二十五日”,库页岛仍处在清政府的有效管辖下。
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清朝走向衰落。沙俄强迫中国签订了《中俄瑷珲条约》后,又以调停中英法第二次鸦片战争为借口,强迫中国签订《北京条约》,将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共100多万平方公里领土割让与俄国。
到了清末,库页岛上的主权归属发生了好几次变动,然而早已不是中俄之间的争夺,而是日俄两国的争夺。至19世纪中叶,俄占北部,日占南部,俄称萨哈林,日称桦太。19世纪50年代,由于中俄《瑷珲条约》和中俄《北京条约》两纸文书,将库页岛和乌苏里江以东这一大片区域全部割让给了俄国。
1858年和1860年,俄国迫使清政府签订《瑷珲条约》、《中俄北京条约》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大片中国领土割让给俄国,自此库页岛在法理上和实际上,都已经彻底脱离了中国。1875年俄日签订条约,俄以千岛群岛18岛交换日占南部,全岛遂归俄。日俄战争之后,俄国战败,被迫签订了《朴茨茅斯条约》,库页岛被一分为二,南部成为了日本领土。

归属俄国

二战末期,苏联出兵中国东北,将南部库页岛重新占据,并一直控制至今。俄罗斯统治库页岛后,改变了岛上费雅喀人相对原始的社会生活方式,在俄国十月革命之后,更是从渔猎生活直接跨越进了社会主义社会。俄国的语言学家还为这一部落创制了用西里尔字母拼写的文字,从文化和生活方式上使费雅喀人逐渐俄罗斯化,同时俄国在近代大规模向东移民也改变了岛上的民族比例,俄族移民逐渐成为岛上的主要人口。另一方面,库页岛脱离中国统治后,在近现代历史上成为了日俄两国的争夺焦点,围绕着库页岛的主权归属问题双方也有着几十年的恩恩怨怨,给库页岛上的本土居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日俄战争和二战后,都有大批的费雅喀人因领土变动而被迫离开家园,开始了颠沛流离的生活,一路艰险地迁移到其他地区。作为曾经中国边疆地区的库页岛,近代以来经历的归属历史变动反映了国家衰弱下的无奈与叹惋,也给现代人带来了无限的历史反思。
1945年根据《波茨坦协定》规定,全岛归属苏联。1991年苏联解体后,全岛归属俄罗斯

地理

播报
编辑

位置境域

俄罗斯太平洋沿岸南部的萨哈林岛,中国传统名称为“库页岛”,曾经是中国的第一大岛,现在是俄罗斯最大岛屿,属萨哈林州管辖。萨哈林岛位于黑龙江(阿穆尔河)出海口的东部,东面和北面临鄂霍次克海,西隔鞑靼海峡同大陆相望,南隔宗谷海峡(即拉彼鲁兹海峡)同日本北海道相对。南北长948公里,东西宽6~160公里,面积约7.64万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该岛地形南北狭长,其形状如鱼,北部是北萨哈林低平原,地势较低,沿岸多潟湖。中南部主要是山地,西有西萨哈林山脉,东为东萨哈林山脉,最高峰洛帕季纳山海拔1609米。两山脉之间是特米-波罗奈谷地。北部主要是由达乌尔落叶松构成的沼泽化稀疏针叶林,北纬52°以南是由鱼鳞云杉和萨哈林冷杉构成的针叶林,特米-波罗奈谷地主要是草甸和沼泽,岛的西南部有针阔混交林。库页岛由于处于环太平洋地震带,因此地震频繁。

气候

温带季风性气候。冬季寒冷,1月平均气温南部为-6℃,北部为-24℃;夏季凉爽多雾,8月平均气温相应为19℃和10℃。降水较丰富,平原地区约600毫米,山地可达1200毫米。夏秋较多,但冬春亦有一定降水。

水文

主要河流有特米河与波罗奈河,属山地型河流,水量丰富,纵贯该岛中部。主要城市有南萨哈林斯克、霍尔姆斯克及奥哈等。拥有超过6000条河流及1600个湖泊。

自然资源

该岛富有森林﹑石油﹑天然气﹑煤矿、渔业等资源。

人口

播报
编辑
1985年,全岛共有人口69.3万。2010年,全岛共有人口49.3万人。

经济

播报
编辑
工业以煤、石油、天然气开采、伐木与木材加工、制浆-造纸及鱼类加工为主。水产业畜牧业亦很重要。水产业发达。

故地旧名

播报
编辑
库页岛上有许多中国地名,部分地名摘录
地名
地理位置
特肯
今库页岛上特克河口南
拉哈
今库页岛上拉哈河河口南岸
皮伦图
今库页岛上皮耳通河口北岸
萨伊
今库页岛上阿斯卡赛河口北岸
伊对
今库页岛西海岸亚历山德罗夫斯克
今库页岛西海岸皮尔沃
朗格里
今库页岛西海岸北端
额里野
今库页岛东海岸北端帕罗迈河口北岸
额里野河(波罗奈河)
今库页岛北端帕罗迈河
特肯河
今库页岛Тык
塔塔玛河
今库页岛Чачма
达锡河
今库页岛Даги(此河发源于达吉山)
皮伦图河
今库页岛Пильтун(皮耳通河)
浑绵湖
今库页岛Оз.Хумин
博和必河
今库页岛Погаби以北的小河
音格绳山
今库页岛Г.Вагис
图克苏呼山
今库页岛东南海岸北部Катлани
汪霭河
今库页岛上洪马克塔霭
萨伊河
今库页岛阿斯卡赛河
弩烈河
今库页岛东海岸纳比耳河
阿当吉河
今库页岛东海岸南部
阿当吉山
今库页岛东海岸南部
塔塔玛山
今库页岛达吉山南部